新闻中心
汪鹤喜“茶”紫砂雕琢壶系列著作荣获迪拜世博会艺术展金奖
发表时间: 2024-10-31 来源:安博全站APP官网下载地址
在2022年3月举办的43届迪拜世博会中华文明馆·中华民间传统文明暨非遗艺术展上,资深壶艺家紫文堂堂主汪鹤喜先生创造的“茶”紫砂雕琢壶系列著作,因其创始的紫砂壶造型款式和精深的紫砂雕琢篆刻技艺引发了强烈反响,著作也荣获了迪拜世博会中华文明馆中华传统文明暨非遗艺术展金奖。
“茶”系列著作创造性地打破了传统紫砂壶固有的款式,通过紫砂浮雕和金石微刻在紫砂壶上体现中华人文前史主题,极大的进步了紫砂壶的文明深度和艺术体现力,著作造型紧扣主题,正面浮雕人物精密传神、纤毫毕现,反面微刻文字功力深沉,紫砂造型、紫砂浮雕和紫砂金石微刻多种高难度技艺的结合,体现出作者极高的技艺水平和文明艺术修养。
“我国五千年悠长前史沉淀出渊博而丰厚的民间传统文明,能通过迪拜世博会的渠道,为增进海外观众对我国紫砂技艺开展和茶文明的了解、为推进世界文明技艺的立异性传承出一份力,我感到尤为快乐。”汪鹤喜先生如是说。
汪鹤喜先生80年代曾师从篆刻书画大师钱君匋、全国工艺美术微雕大师周长兴,深耕壶艺范畴长达30多年,早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就创始了风格别出心裁的文明石雕壶,在工艺美术界曾有“雕琢圣手”、“江南奇人”、“海上一杰”之誉,钱君匋为他题词“惊天动地、巧夺天工”,大收藏家、大鉴赏家、“江南壶王”上海工艺美术大师许四海题词:“鹤喜仁兄,爱壶能壶,呼壶为兄也。”(借用北宋大书法家、画家米芾拜石、呼石为兄的典故),著作深受海内外藏家喜欢。
汪鹤喜先生从93年开端就考虑研发立异紫砂壶,通过3年的思索和预备,由竹刻陶刻名家徐孝穆的满意弟子现非遗传承人金钦安伴随前往宜兴向壶艺权威顾景舟、壶艺大师汪寅仙讨教传统“光货”、“花货”的规划和制造技法,在96年,虽然那时紫砂壶商场已堕入低迷,他仍决然走上研发立异紫砂壶之路。
为了打破紫砂壶一千年前史以来固有的“光货”、“花货”造型格局、展示博学多才的人文前史、进步紫砂壶的文明内在和赏识价值,汪鹤喜先生创始了一种全新的紫砂壶款式:在壶身的一面运用紫砂雕琢技法(一起融入石雕、玉雕、微雕技法)精密地雕琢(浮雕)所选人文前史主题的人物场景画面,在壶身另一面运用金石篆刻、微刻技法雕琢数百蝇头小字长题识,介绍画面内容并表达制造者自己思维观念,从深度、广度上进步书画艺术和雕琢技艺在紫砂壶艺术品制造中的比重。一般传统紫砂壶以壶形命名,而他以所表达的人文前史主题命名他的著作,他将他的著作归为不同于“光货”、“花货”的第三类:“文货”。
从96年至今,通过20多年悉心专研技法和艰苦创造,去年在我国建党100周年之际汪鹤喜先生总算完成了反映中华五千年人文前史和实际(包含我国四大名著、神话传说、戏剧、前史名人、前史重大事件、近、现代杰出人物等)的100件紫砂雕琢壶系列巨著,他将这整个系列著作命名为“华之歌”,力求以紫砂壶为载体,以刀代笔表扬源源不绝的中华文明、宣传正确的思维和价值观,并讴歌对推进华夏民族开展有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例如屈原、岳飞、郑成功、钱学森等来鼓励今世人仿效他们投身到今世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
汪鹤喜先生考虑到我国茶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次挑选了“华之歌”总系列著作内的一个子系列“茶”作为初次露脸世界博览会迪拜世博会的参展著作。“茶”紫砂雕琢壶系列著作由茶神陆羽壶、(七碗)茶歌壶、李(白)杜(甫)茗茶壶、斗茶壶四件著作组成,皆以我国前史上闻名的名人与“茶”的典故为主题。每件著作都别离环绕各自主题精心规划和制造,合起来为一“茶”系列,分开来亦是独立的精品。
悉知,此次迪拜世博会中华文明馆中华传统文明暨非遗艺术展展出了包含陶瓷、紫砂、木竹雕琢、工艺金属、刺绣、织染、景泰蓝、漆器以及我国传统书画著作等14大类400多件非遗、传统工艺精品,展品均为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技艺大师和艺术新秀的得力之作,代表着我国当今工艺美术界最高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