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了“超越他们”这四个字一直在李昊脑中挥之不去

发表时间: 2024-11-06 来源:安博全站APP官网下载地址

  那是2012年,18岁的李昊将衡水中学奉为圣坛。在悠远的新疆,他读着班主任发的“衡水毕业生回忆录”,常常挑灯夜战,用更甚于“衡水形式”的日子作息和学习强度来要求自己。

  与同年代的许多孩子的爸爸妈妈相同,李昊的爸爸妈妈极端重视儿子学习。他们是国企底层工人,在功课上没办法供给什么协助,但严厉信仰“常识改变命运”的圭臬。在爸爸妈妈看来,只需考得好,儿子就会具有光亮的未来。

  2013年夏,高考成果出炉,李昊发挥异常,未能完成北大梦。填写自愿时,不知“985”为何物的爸爸妈妈,带着儿子找到当地的自愿填写“大师”,交了2000块钱咨询费。在“大师”的主张下,李昊抛弃了自己更心仪的我国科大,来到北京一所要点院校学习金融。

  爸爸妈妈对成果很满足,少年却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苍茫。他好像一条被裹挟着穿过出海口的小鱼,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

  许是源于自卑,“上大学后,我忽然陷入了一种‘反智主义’,觉得学习没用。我心里就一个主意——必定要让自己看上去很聪明,而不是让自己看上去很勤勉”。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李昊在大学并不优秀,曩昔引以为傲的应试才能不如河北、山东等省份来的同学,归纳素质又不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孩子。所以,李昊开端张狂地“游手好闲”,参加社团活动、谈恋爱、读课外书,企图经过与应试无关的方法找回尽力的含义。

  大三下半学期,眼看保研无望,李昊才开端有了紧迫感。在近一年的备战考研后,他顺畅经过初试,却在复试阶段被筛选。

  面临这一条音讯,李昊一时难以承受。年轻气盛的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以戏弄的口气,表达心里的惋惜和冤枉。

  原是寻求安慰,却遭到父亲铺天盖地一顿怒斥,理由是“不尽力,还爱发交际渠道扯淡”。李昊记得很清楚,当晚,无助的他躺在宿舍床上痛哭,一夜未眠,曩昔的点滴回忆又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