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知道这些兔宝物吗?看完你也能谈“兔”非凡!
发表时间: 2024-10-12 来源:行业新闻
“由于兔子温婉心爱,涵义着吉吉利走运,深得人们喜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我国节日文明研讨中心主任萧放告知科技日报记者,早在新石器时代,用陶土做成的欣赏兔形器物就已存在。
器物除了赏心悦目,还要具有实用性。在我国的文物瑰宝中青铜器当属典型代表,其间以动物形状铸就的青铜器有许多,如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精真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绮丽奇特的三星堆“青铜神兽”……但是,兔形青铜器是不是很少见?
在1992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的晋侯墓地八号墓(M8),挖掘出3件西周铜兔尊。这些“青铜兔”长得憨憨的,趴伏在地上,前肢点地,后腿曲折,耳朵贴着身体,像是摩拳擦掌向前跳。故宫博物院研讨员杜廼松曾这样点评:“M8出土的3件兔形尊,这在鸟兽尊中是第一次呈现。”这也代表着,这3件兔形青铜尊的出土,改写了我国青铜器鸟兽尊中没有兔形尊的前史。
值得一提的是,尊的形制最常见的有圆形、侈口、圈足的,也有侈口方形,鸟兽尊为其特别方式。兔尊的造型让人看到,西周青铜器不只担负着礼器的任务,并且也向着简略和实用化的方向开展。兔尊有盖和喇叭形敞口正表现了周朝的匠人高明精妙的规划理念,假设兔子的腹部不是空的,就无法表现它的使用价值,由此也可以精确的看出,此刻的青铜器现已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
关于兔子,最著名的传说当属“嫦娥奔月”中的“玉兔”。听说嫦娥在广寒宫里闷闷不乐,幸亏有一只玉兔与她为伴。“玉兔是嫦娥的宠物,这种观点在现代人心目中根深柢固,但是,在古人的知道中,兔的位置却重要得多。”萧放告知科技日报记者,古人不只将玉兔看作是月亮的代表,并且还以为月亮中的兔子在做着什么,比方“玉兔捣药”。
萧放表明,月亮中的动物形象——“顾菟”,最早的时分其实是蟾蜍,而蟾蜍被人们称为“月精”(即月亮的精怪)。后来,东汉文学家王逸以为,“顾菟”指回头向后看的兔子,由于古人调查到了月亮上环形山构成的暗影,把它们幻想成了一只生动好动的小兔子。尔后,跟着图腾崇拜的演化开展,这两种说法合二为一。
在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幅西汉时期帛画中,绘有太阳和阳乌(一种代表太阳的鸟)、月牙、蟾蜍和兔。在许多较前期的汉代墓室岩画及画像石中,常常可以正常的看到月中兔做奔驰状的形象。例如,在属西汉中期的洛阳西郊浅井头墓室顶脊岩画上,所绘女娲手捧的圆月中便是一只蟾蜍和一只做奔驰状的兔子。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西部止境的敦煌,从先秦十六国时期开凿建窟,前后连续1000年,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组成的多元文明艺术宝库。
在莫高窟中发现的“三兔共耳”藻井图,是藻井图中最奥秘的。在人类前史上,很少会有一个图画可以呈现在不同时空、不同文明中,而“三兔共耳图”呈现在了释教、基督教、教文明的相关文物上。假如依照时刻整理,敦煌莫高窟的“三兔共耳图”无疑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比如。
莫高窟第407窟(隋代)的藻井,图画中三只兔子首尾相连循环往复、姿势灵动,它们好像朝着同一个方向奔驰,互相跟随,似乎涵义着吉利满意、生生不息。
据统计“三兔共耳”图画在莫高窟至少有21幅,其间90%以上都呈现在窟顶的藻井。图画配色典雅,制作精巧,有的创造于隋代,有的创造于唐朝,其间最著名的当属莫高窟第407窟的“三兔共耳”藻井。
野兔生活在草原、荒野中,出于生计的需求,野兔进化出了保护色——灰黄色的皮裘。不过偶然也有一两只野兔患上“白化病”,长出一身洁白的毛。古人看到今后觉得十分奇特,就把白兔当成了祥瑞的标志。
春秋时期的《礼记·玉藻》记载:“皇帝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古人以为,洁白无瑕的白兔像美玉相同,既是祥瑞之兆,亦是长命和权贵的标志。这就不难理解,古人将兔形玉器敬献给帝王乃至神灵。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10号墓出土的玉兔,归于距今约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兔形玉器。该玉兔雕刻成飞驰姿势,玉材为薄片状,玉质呈灰白色,外表润亮。兔仰头,尾上卷,两耳紧贴脊背,后足抬起。兔子下部揣摩生长条形凹边,凹边上对钻4个大小不一的圆孔。
萧放告知科技日报记者,这件用于祭祀典礼的玉兔反映了古人对兔子喜欢的另一个原因:生殖的崇拜。兔子因其很强的繁殖力被视为生育的标志,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是生产力的决议性要素,人的多寡决议着氏族与部落的兴衰,因而人类崇拜具有旺盛生殖力的全部生命现象。
- 上一篇:镂影流光 雕饰乾坤——潮州木雕的空间与叙事
- 下一篇:丛辉雕琢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