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说明

  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明旅游年,当地时间11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和法兰西共和国文明部辅导,我国文物沟通中心和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我国·唐——一个多元敞开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展出了来自我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组织的207件(套)精巧文物,湖南博物院保藏的6件唐代长沙窑文物及一把有“贞观二年”印记的唐代“飞泉”七弦琴参展,长沙博物馆保藏4件唐代长沙窑文物也在展览中冷艳露脸,再现长沙唐代文明买卖沟通盛况。

  唐代是我国前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唐代的文明影响辐射亚洲,并经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唐代的诗篇、绘画、瓷器、金银器等艺术成果至今仍被人们赞颂。

  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的长沙窑也不破例,它被称为“中华彩瓷榜首窑”,其广泛地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用于瓷器装修,创始了我国古代瓷器装修新风尚,奠定了唐代“南青北白长沙彩”瓷业局势。它还享有“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美誉,在我国众多的对外文明买卖沟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此次展览选取了湖南博物院保藏以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飞凤纹执壶、唐长沙窑青釉褐彩“酒盏”铭文盏为主的6件唐代长沙窑文物。

  长沙博物馆保藏有代表性的4件长沙窑藏品也参加了此展,这4件文物是:长沙窑绿釉四系背水瓷壶、长沙窑青釉莲斑纹高足海棠形瓷杯、长沙窑青釉褐斑贴椰枣纹瓷壶、长沙窑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这4件文物分别在展览的第三单元“乐居长安”和第八单元“扬帆出海,联通国际”作为要害文物展出,以此向法国观众展现唐长沙窑对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买卖昌盛的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此次展览是对唐长沙窑的一次重要推介。唐长沙窑斗胆吸收域外文明要素,活跃开辟海外商场,产品行销海内外。稠密的异域风情和生动的文明故事,也让本次借展的唐长沙窑文物成为全场焦点。从器型看,长沙窑中的海棠杯胎薄均匀,为模具压印成型,四系背水壶仿北方游牧民族的皮郛形器,两种造型均来源于金银器中。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黑石号”沉船上打捞出6万多件唐代瓷器,其间长沙窑瓷器达56000余件,标明长沙窑瓷器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外销产品,为推进唐代的海外买卖开展和中西文明的沟通发挥了重要的效果。作为长沙窑瓷器产品买卖集散地,长沙成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湖南博物院、长沙博物馆文物屡次当选国家严重对外沟通展,但本次长沙窑瓷器赴法展出含义特殊。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是欧洲最重要的亚洲艺术保藏阵地之一,特别以丰厚的我国艺术品,特别是我国瓷器保藏而出名。本次湖南博物院、长沙博物馆共10件唐长沙窑文物入展,再次证明了别出心裁的唐长沙窑瓷器在灿烂大唐文明中享有不可或缺的前史位置和极高的国际名誉。

  长沙博物馆联合省内外多家文博单位将于近期一起举行“我有方寸心——唐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以诗文壶及外销产品为主的长沙窑瓷器不久将在长沙与我们碰头。到时,活色生香的长沙窑文物不仅在中法文明沟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也将同步在长沙叙述丝路故事,持续为中外文明、经济沟通贡献力量,向国际讲好长沙的故事。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