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说明

  主题,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溯本求源文润经心”实践队来到大美山西,展开为期一周的非遗项目探访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队走访太原、晋城、晋中、运城四个城市,采访了若干非遗技艺传承人,如晋派砖雕传承人温建明、推光漆器传承人胡晓明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7月29日至30日上午,实践队抵达太原并前往山西博物馆参观学习。文明因源深而博大,文物寄涵历史之文化,博物馆是探访风土文化的必经之地,实践队选择博物馆作为行程起点,用更博大的视野来观察山西,品味山西。

  下午,实践队来到中国煤炭博物馆、东湖醋园、山西面食博物馆。山西因煤炭、陈醋和面食而闻名,队员们实地走访、亲身体验,通过这三个招牌揭开了山西文化的面纱。

  次日,“溯本求源文润经心”实践队抵达晋城。在晋城,有世界上顶级规模、最震撼的打铁花表演——《千年铁魂》。打铁花匠人焦师傅在接受实践队采访时讲道:“打铁花表演过程中铁水温度要达到1600度,如果达不到这个温度,就没有很好的方法打出绚丽的铁花。”在漫天炫目的星火后,是匠人们耐受住高温,将铁水泼洒向天空;是传统技艺存续到今天的艰辛不易。

  焦师傅对实践队员讲道,希望能够通过一些自媒体平台做宣传,吸引更加多的游客关注这项技艺,“打铁花本身也并不是特别容易,传承也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焦师傅更希望有人可以不畏辛劳,长久坚持,参与到非遗传承的行列中来。

  8月1日,实践队抵达晋中市进行走访学习。晋中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汇聚了晋派砖雕、推光漆器等非遗传承,广誉远药厂等百年老字号,以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上午,实践队兵分两路,一队前往太谷晋派砖雕博物馆,采访非遗传承人温建明;一队前往百年药企广誉远参观学习。

  砖雕体现的是一代代匠人坚守不变的匠心和记忆,一个“匠”字,包含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雕刻出的每一刀都凝聚着深挚的力量。温师傅表示:之所以能数十年如一日传承砖雕技艺,一是心中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对砖雕的无限热爱。他对于有像实践队员们一样的青年关心非遗传承感到十分欣慰。

  实践队员前往百年老字号广誉远药厂走访调研。广誉远药厂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伴随时代发展不停地改进革新,传承与创新相庚和,在新时代展现出勃勃生机活力。

  下午,实践队来到平遥,有幸采访到推光漆器非遗传承人胡晓明。“巧匠倾心凝智慧,千年技艺韵悠长。”漆器匠人以漆为墨,在木器上挥洒出精美图画,山水花饰浮于其上,文化气韵浸润其间。实践队员切身感受到匠人的一笔一画,在方寸间灌注一生。

  “学习漆器是一件很苦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制作一个好的作品。”胡师傅说,他很欢迎实践队的到来,希望能帮助推光漆器让更多人看到,吸引更加多的年轻人投身非遗技艺,将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

  山西花馍技艺也是一绝。8月2日,实践队来到运城市闻喜县,探访卫嫂花馍研学中心,学习花馍技艺,亲手制作花馍。面团在贺铁芳师傅指间飞舞,时而揉成圆团,时而变成薄片,片刻间一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就已成形。在贺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从揉面到捏形,亲身体验了花馍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

  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传统技艺传承面临的挑战是向更高层次跃进的必然阶段。贺铁芳师傅在接受实践队员采访时提到,花馍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存在着众多的家庭流派,要想综合各流派的特长,就要一直地学习和揣摩。她通过不断地拜师学艺,揣摩技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馍制作风格。

  8月3日,本次实践活动抵达终点站——天龙山晋祠博物馆。巍巍天龙,古色晋祠,千年文化浸润心灵。实践队走过云端的天龙山石窟,半山的天龙古寺,山脚的圣母殿,感受着山西的非遗名胜。从古朴庄严到雕梁画栋,从风雨冲刷到精心保护,古代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崭新生机活力。

  实践队员从山巅到山脚,一路徜徉在古韵新风中,石窟佛像庄严肃穆,默默注视着千年后的来客们;古寺朝拜,安详平和,佛祖护佑芸芸众生;唐叔虞祠、圣母殿、难老泉,晋祠风雅沁人心神。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