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上兴旺日子 讲好赤色故事

    发表时间: 2024-12-15 来源:小青瓦

产品说明

  9月18日,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村史馆里,67岁的老党员闫上青(左一)在给游客叙述西柏坡的赤色故事。本报记者 史晟全摄

  编者按 “最终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终的一尺布用来做戎衣……”革新战争年代,河北革新老区和老区公民为革新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75年来,老区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传承和宏扬老区精力,众志成城,团结奋斗,不断获得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开展的新成果。

  即日起,河北日报推出“猛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途·老区行”系列报道,多路记者深化革新老区调研采访,用所闻、所见、所感、所思,记载新中国建立75年来我省革新老区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公民美好的生动画面,发掘革新老区在推动村庄复兴、加速区域开展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展示老区的新开展、新变化、新成果。敬请重视。

  “最终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终的一尺布用来做戎衣……”刚到村史馆门口,这段耳熟能详的歌曲就从屋里飘了出来。

  哼唱《西柏坡拥军小唱》的是村里老党员闫上青。自打村史馆投用后,他就当起了“编外”讲解员,一有时刻就来这儿,把西柏坡的赤色故事讲给游客们听。

  “西柏坡是革新圣地,新中国从这儿走来。咱西柏坡人坚持不懈跟党走,才有了今日的好日子!”67岁的闫上青见证了西柏坡这些年的开展剧变,他的每一句话都浸透厚意。

  1991年,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的闫上青,一门心思揣摩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带领大伙儿办过焦化厂,还组成过西柏坡货运车队。

  那年7月11日,习来到西柏坡,同干部群众座谈。“关怀咱老区人的日子。”作为西柏坡村的党员代表,闫上青参加了那次座谈会。

  近年来,西柏坡村建起红旅小镇、风俗村,推出沉溺式实景表演《梦回西柏坡》等赤色旅行体会项目。“现在全村九成以上的家庭吃上了旅行饭,乡民人均年收入从1991年的250元增加到现在的一万多元。”闫上青笑着说。现在,他和村里的老党员们,把讲好西柏坡故事当成了最有含义的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任。为乡亲们谋美好的初心,在西柏坡党员心中一直明晰而坚决。

  站在西柏坡村招待所门口新建的木质长廊边,“80后”员闫二鹏盯着影壁墙若有所思。

  看到有人进院,他才回过神来。“我正揣摩着把这影壁墙打造成打卡墙,让更多游客能记住西柏坡,记住这儿的赤色故事。”闫二鹏说。

  上一年对标三星级酒店规范,对20多间客房做改造提高;本年先出资6万多元建起木阁楼,现在又修长廊、做打卡墙。年年更新,图个啥?“为了擦亮西柏坡赤色旅行手刺,更为给乡亲们打个样,谁让咱是员!”闫二鹏说。

  2004年大学毕业后,闫二鹏从爸爸妈妈手中接管了招待所,之后又建立了村里第一家旅行社,建起了西柏坡旅行网。

  搭乘赤色旅行快车,西柏坡村的旅行品牌越擦越亮。闫二鹏的工作,也从招待所延伸到了饭馆、赤色拓宽基地等范畴。最近,他在邻近的西沟村盘活了几处搁置院子,正准备打造田园民宿、生态露营等旅行新项目。

  “咱们要深化发掘西柏坡赤色历史背景和文明,策划更多文旅交融新业态,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兴旺的日子。”闫二鹏说。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