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官方入口
-
西泠印社120岁之际“风流在兹”金石展开幕有观众从香港来
发表时间: 2025-01-20 来源:小青瓦
作为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活动之一,“风流在兹:古砖新书两种首发暨邵三房藏砖特展”在西泠印社举行。特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遁庵展出,除展示嘉兴保藏家邵三房保藏的历代古砖,还有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赠给任伯年的三国年代的两件古砖精品,由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供给。
首发的两种新书,《蜀师砖砚汇考及图文著录》《万岁不败——历代古砖精选》都由嘉兴保藏家邵嘉平编著。邵嘉平,号三房,由于他的藏品有一房砖、一房(太湖)石、一房书,以古砖为最。
《蜀师砖砚汇考及图文著录》是体系收拾和研讨蜀师砖、蜀师砖砚的图文集,将“蜀师砖”的发现、撒播及艺术化进程通过图片、文献和前史资料及图版等方式出现,又从字砖、砖砚的开展反映学术文明生态与艺术开展趋势。
什么是蜀师砖?这是清代出土于嘉兴海盐的古砖名,因刻有篆书“蜀师”而得名。“蜀师砖”起源于什么年代?清代发现以来,说法不一,阮元以为是魏晋三国时期,其他有的学者觉得更早,有的以为稍晚。
金石之学起源于宋代,代表人物有欧阳修、赵明诚等,清代乾嘉学派发扬光大,研讨目标除了青铜、石刻等,砖瓦也是一大分类。清代乾嘉学派的金石学家如阮元、翁方纲、张廷济都曾保藏“蜀师砖”。阮元的斋号“八砖吟馆”就得名于保藏了八块汉晋铭砖,其间就有一块“蜀师砖”。
“欲卜草堂耕凿石,山中棘手蜀师砖。”(叶德辉诗句)由于文人争相保藏,并频频写入诗中,蜀师砖也被誉为“天下第一文人砖”。
2018年,邵嘉平在海盐县中偶得蜀师残砖若干,约请国内外很多篆刻名家、学者铭刻落款,在本次展览中展出。记者在现场看到,戴家妙、鲍贤伦、徐俊、仲威等国内一流的书法家、学者都参加了这一唱和。
展览地点的当地,正是吴昌硕的“遁庐”。吴昌硕有“砖癖”,藏古砖颇多:“旧藏汉、晋砖甚多,性所好也。”
除了蜀师砖,邵嘉平保藏的南北朝、唐宋等历代的铭砖也在展览中展出。如南朝的“双忍冬纹”古砖,消瘦的斑纹展示了其时盛行的这种艺术风格,也展示了释教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庙”布景下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在在艺术史学、金石学上都具有特殊的含义。
“古砖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承载着丰厚的文明艺术信息,蕴藏着丰厚前史人文信息,更是当今书法篆刻家们取之不竭的创意宝库。”邵嘉平说,“等待能通过本次展览与观者一道更好地发掘和促进金石篆刻文明的传承开展。”
通过多年保藏、收拾、研讨,邵嘉平除体系介绍蜀师砖,收拾出书《蜀师砖砚汇考及图文著录》之外,还将所藏历代画像砖、文字砖和编年砖中选择100品,年代跨度为东汉至民国,具体的介绍、考证,成《万岁不败——历代古砖精选》一书,展示金石学中古砖这一类别的艺术与文明的魅力。
嘉兴市文联主席姚建新表明:“西泠印社与嘉兴的缘分源源不绝,这次首发的两本高质量古砖新书以及参加举行的古砖特展,不仅是邵嘉平个人对保藏研讨的总结和报告,也是代表咱们嘉兴向西泠印社120年社庆献出的一份宝贵礼物。”
“这是一次质量高、规划大的古砖艺术推行活动,含义特殊,邵嘉平编著的两本古砖新书也有着非常高的学术水平缓奉献!”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对此次特展赞叹不已。
本次展览也招引了来自香港的篆刻爱好者。梁炤冠先生和朋友得知这一展览开幕,从香港来到杭州观摩:“由于我自身是保藏印章的,对金石文明非常了解非常喜欢,这次也是特意带着朋友们一起来观展。”
本次活动由西泠印社、嘉兴市文联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嘉兴市南湖区文联承办,嘉兴市南湖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张廷济研讨会)协办。展览将展至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