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探寻中国画的绘画秘密 “让孩子看懂中国画”为孩子打造一场艺术盛宴

    发表时间: 2025-02-27 来源:木雕

产品说明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大人和孩子走进博物馆欣赏中外艺术品。中国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留给我们太多艺术宝藏。中国画是承载着数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艺术瑰宝,并以其独特的绘画理念、绘画形式及绘画材料,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渊源。看看古画,让孩子浸润在美的氛围里,去古代字画中感受艺术、历史、文学等知识,能提升孩子的审美与修养,保留孩子的灵气。

  2025年1月9日下午,由接力出版社举办的“探寻中国画的绘画秘密,学习中国画的欣赏技巧——‘让孩子看懂中国画’新书分享会”在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接力出版社展位成功举办。

  嘉宾李涛是“让孩子看懂中国画”系列策划人、资深出版人和林怡育儿创始人。他围绕“让孩子看懂中国画”这一主题,与现场读者探讨了为何需要看中国画,以及如何欣赏中国画等。李涛还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与现场家长及孩子们就美育、艺术与修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让孩子看懂中国画”系列是一套零基础中国画赏析指南。从孩子能理解的方面出发,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插图,介绍了130余位名家、290多幅佳作,带领读者走进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的世界,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了解中西艺术的交流互鉴,启发创造力与想象力,让民间传统文化滋养心灵。

  去博物馆或艺术馆,眼前那么多古画到底要如何欣赏呢?在这套书里,读者将跟随一对充满好奇心的姐弟——小笔、小墨,与美术老师一起穿越时空,在画中游览,从零开始认识中国画,走进一幅幅经典名画,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提升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启发创造力与想象力,让民间传统文化滋养心灵。

  许多专业美术或艺术书籍,在赏析画作时往往用词比较专业,而一些面向低年龄读者的赏画读物介绍得则比较概括。这套书用浅显的文字从每一种画的来历、发展讲起,到细细解读画作绘画技巧和画作背后的故事,介绍人物画中人物的神情、花鸟画里动植物的不同寓意,以及山水画的构图等,就像一位身边的导游一样陪你看画,让看画变得轻松简单。

  这套书按照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分为3册,并按照绘画的题材、年代介绍每一种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既有中国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步辇图》等,也有各画科发展历史中的代表性佳作《捣练图》《纺车图》《明皇幸蜀图》等。书中汇集多位中国画名家:人物画里,画仕女的代表有周昉、张萱、陈洪绶;花鸟画里,“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画风代表有黄筌、黄居寀和徐熙;山水画里,画青绿山水的代表有李思训、李昭道。

  这套书介绍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画作细致讲解。比如,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画面丰富,书中既根据画面中时间的变化,分块讲解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散宴等画面,又分析了作品在线条和色彩运用、肖像描绘、文化史料价值方面的看点。在讲皇室贵族肖像画时,书中用拍证件照来类比皇帝的肖像画,这样更便于读者理解。

  除了在讲解方式上拉近读者与画作的距离,作者还手绘了200多幅萌趣插图,直观易懂地讲解画作。如用插图展示《步辇图》不同绘画角度所呈现的效果,解释画家所选绘画角度的优点,画家采用新闻报道常用的拍摄角度来画这幅画,这样能完整呈现事件相关人物的全貌。

  (《状貌写神的人物画》中赏析《步辇图》,用插画说明不同视角观察所画人物会有怎样的不同)

  中国艺术不是孤立发展的,书中在介绍中国画时,还穿插了对西方艺术的介绍,比较了中西方艺术的区别,以及两者的交流互鉴,让读者了解同一时期中外艺术的异同,同时培养读者辩证思考的习惯。

  围绕画作讲解,书中还设置了“画里有话”板块,对一些与中国画相关的概念、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展开介绍,同时,对书里出现的生僻字词,都标注了拼音。为增加阅读趣味,书中还结合画作讲解,设置了一些互动小游戏,帮助读者轻松开启艺术大门。《状貌写神的人物画》中赏析《吹箫仕女图》时,延伸讲到“画人难画手”,让读者动手实践画手的难度。

  封面由多次获得“最美的书”奖项的设计师张志奇老师操刀,将古画与“人在画中游”的理念相结合,3本书3种主色调,用3幅代表性画作与作者手绘卡通人物结合,既保留了中国画的特点,又不失童书的活泼、灵动。内文版式雅致,蕴含中式之美,阅读节奏好,让人手不释卷。通过大拉页展示了《千里江山图》《捣练图》,进一步还原画作细节,放大古画之美。

  正如知名美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杨景芝评价的那样:“这套书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广大青年尤其是教师赏读,读者将在阅读和赏画中汲取民间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审美和文化修养。”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郑勤砚评价这套书:“以分类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画的三大画科,让孩子更清晰地了解中国美术史,理解中国画里的中国。”

  科学一直在发展进步,人工智能日渐走入日常生活。在机器可以写作、画画和开车的时代,还有什么是无法被取代的呢?也许就是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和灵性了。为了更好地前进,也许偶尔我们也要回过头来从过去的经典里找寻灵感,通过这样一套美育读物,启迪儿童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中,不知不觉吸收民间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审美文化修养,滋养灵魂,提升文化品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傻了!把DeepSeek当百度用了一周后,发现这货根本不是搜索引擎…

  《哪吒2》票房突破139亿:BBC称《美国队长4》扑街全怪哪吒太火,在评分网站被打出超低分

  山东“枣庄曼哈顿”撞脸纽约爆火出圈,当地文旅:民间自发推广,将提升打卡体验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英特尔推出至强 6300 系列处理器:基于 Raptor Lake,统一命名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