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青州博物馆 古城藏宝世所稀

发表时间: 2024-10-10 来源:工程案例

  鲁中山区沂山山脉北麓和鲁北平原洽接地带,坐落着前史悠远持久的古城青州。青州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神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坐落我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青州区域古文明遗址很多,先后阅历了北辛文明、大汶口文明、龙山文明、岳石文明等。闻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有“弥淄流域的典型遗址,看来以青州为中心自称一区系”的论说。1984年青州出土的一件刮削器,据考证是1万多年前先民用来切开、剥皮、去毛的东西,这说明青州区域人类寓居的前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

  漫漫前史长河中,山东青州孕育着厚重的中华文明,也蕴藏着丰盛的文明珍宝。青州博物馆得有利地势之宜,藏有许多宝贵文物,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仅有的县级归纳性博物馆。

  从山东省潍坊市一路向西,行至青州市范公亭西路的西端,可见一片四合院式的仿古修建群,正门上悬蓝底烫金字匾,上书“青州博物馆”,系书法家舒同题写。该馆建于上世纪80时代,是一家归纳性地志博物馆。而要说起青州博物馆的根由,最早可上溯至清光绪年间。

  1887年,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在青州培真书院内树立博物堂,这是我国最早的西洋博物馆,也是青州建造博物馆之肇始。20世纪初,国民政府在县文庙内设金石保存所。1930年,树立民众教育馆,内设金石陈设室和古物陈设室,免费向社会敞开。1959年,青州博物馆的前身益都县博物馆建立,馆址在今青州市偶园内的冯氏宗祠。1984年,青州博物馆在现址建造新馆,并于1989年正式敞开。

  青州博物馆占地42亩,修建面积12000平方米,陈设面积7000平方米,共有12个展厅。修建主要为单檐、重檐歇山式,金色琉璃瓦覆顶,檐牙高啄,富丽堂皇,各展厅间有回廊相通。虽为县级博物馆,但收藏文物足有5万余件,其我国家宝贵文物多达3000余件,类别完全,包含陶瓷、青铜、书画、石刻、雕塑、玉器、杂项等,有“小大博物馆”之称。馆内常设展览有青州前史、龙兴寺释教造像精品、陶瓷精品、古代书画艺术、石刻雕塑、石刻碑碣等,杰出青州特征。

  2008年5月,青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榜首批83家一级博物馆中仅有的一家县级归纳馆。青州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介绍,青州前史背景和文明悠长,使得博物收藏品丰盛,而且以青州当地出土文物为主,信息较为无缺,这是归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重要依据。收藏的战国玉人、东汉“宜后代”玉璧、明赵秉忠殿试卷以及龙兴寺遗址出土释教造像,或为全国仅有出土,或为全国仅存,可谓镇馆之宝。

  在青州前史厅,一份笔迹娟秀的小楷折页舒展开来,这是明代青州郑母镇人赵秉忠殿试中状元的答卷,右上角有御笔朱书“榜首甲榜首名”六个大字,有目共睹。

  古代殿试也称“对策”,就是考生在皇帝面前答题。榜首部分弥封,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为仿宋体,共4行。正文全文共2460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正文之后是大学士及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的官职和名字。

  据介绍,赵秉忠在殿试中慎用翰墨,趁热打铁,笔迹规矩,无一误笔。他用中肯的言语,浅显易懂地剖析了其时的社会矛盾,提出了三大观点——实政说、实心说和天民说。这一番诚心诚意的策对,使万历皇帝龙颜大悦,朱笔钦定“榜首甲榜首名”,即状元。

  这份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于1983年捐赠出来的。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判定,殿试卷为明代原物,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填补了我国明代宫殿档案的空白,成为海内外孤本。

  青州博物馆另一镇馆之宝,当属东汉时期的“宜后代”玉璧。彼时,青州的东部和北部下北海国统辖。1982年,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村一座甲字形的大型墓葬出土了这块玉璧,据考证,墓主人应该就是东汉中晚期北海国的王室成员。

  这是一块典型的出廓璧,由上等和田玉雕琢而成,下为圆形,内区饰蒲纹及158个乳丁,外区饰螭虎纹,廓的部分为两条透雕盘龙出没于祥云之中,二龙之间用篆书刻“宜后代”三字。这是“长宜后代”的简称,为“子后代孙宜室宜家”的吉利语,表现了封建家长的一种期许和要求,期望自己树立起的家业,包含封建家庭的道德、礼仪和财富能被妥善承继,并使后代后代可以安享充足、舒适的日子。

  这块玉璧呈现出一种调和一致的美感,雕饰充溢动态和灵气,可谓汉代玉器的上乘之作。它以体形大、雕琢精深而著称,是国内稀有的刻有汉字的汉代大型收藏玉璧。

  青州博物馆南侧即为龙兴寺遗址。1996年10月,此地窖藏出土释教造像400余尊,因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全,贴金彩绘保存之无缺,雕琢之精巧,跨过时代之长远,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我国20世纪百项严重考古发现之一”。近年来,这批佛像到北京等地和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展出,引起了海内外广泛重视,被誉为“改写了东方艺术史的一次严重发现”。

  这批造像时代跨过北魏至北宋,约500年,绝大多数会集在北魏晚期到北齐时期,造像品种分为背屏式造像、单体圆雕佛造像等,会集于龙兴寺释教造像精品厅展出。因为龙兴寺释教造像在造型和神态上异乎寻常,故被称为“青州风格”。

  一入展厅,首要映入眼帘的就是东魏时期的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这是出土造像中最大的一件。阅读其间,有一尊北齐时期的佛像风貌动听,是这批造像中保存最为无缺的,着通肩袈裟,上饰贴金彩绘的田相,服饰轻浮贴体,将身体线条勾勒得非常明晰。这种风格被称为“曹衣出水”,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绘画风格。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曹仲达,他笔下的人物,衣褶多用细笔勾画,似身披薄纱,又像刚从水中出来,后世将这种绘画风格命名为“曹衣出水”。但惋惜的是曹仲达没有著作传世,直到龙兴寺释教造像出土,人们才得以一睹“曹衣出水”的原貌。专家觉得,龙兴寺释教造像是“曹衣出水”在石雕上的详细表现,代表了我国佛雕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

  除此之外,青州博物馆的彩绘陶器也反常宝贵。2006年,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被开掘,出土了各类陶器、陶俑、青铜器、铁器3000余件,这些陶器、陶俑外表大都保存色彩鲜艳的彩绘,是现在我国同时期同类文物中彩绘保存最好的一批,为研讨西汉时期的前史背景和文明供给了宝贵的什物材料。

  王瑞霞介绍,因为场所所限,收藏展品不能悉数展出,故而采纳轮番展览的方法。现在全年客流量达65万人次,其间30%是学生,简直已达到饱和状态。因而,青州博物馆一直在大力探究才智博物馆建造,让更多人能使用互联网了解青州的前史背景和文明。此外,一些精品展览也更多地走出国门,向国际传达我国的文明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