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日报]六朝人怎样玩“拼图”

    发表时间: 2024-10-05 来源:小青瓦

产品说明

  走进南京博物院,坐落前史馆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是许多人不会错失的文物。这件南博“镇院之宝”由将近300块墓砖拼嵌而成,生动展示了魏晋名士们放荡不羁的洒脱风仪。砖画是六朝墓葬中极具特征的文物,带有浓郁的地域颜色。近来,我国人民大学前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李梅田教授做客“南博讲坛”,为文博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墓葬美术中的六朝砖画:方法、内容与含义”的讲座,详解六朝砖画蕴藏着的奥妙和文明内在。

  许多人都喜爱玩拼图,将若干块拼图组合成一幅完好的画面。1000多年前的六朝人或许也是如此。在南朝墓葬中,就发现过由几块、十几块乃至数百块墓砖组成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图画,用以作为墓葬装修。这种画被称为“拼砌砖画”,与现代人拼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梅田说,我国绘画史源源不绝,但唐代曾经的绘画著作,基本上没有原迹留存于世,有的大多是唐宋时期的摹本,要了解唐代曾经我国绘画的相貌,可从墓葬中寻觅答案。比方,在各地发现的许多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就有许多岩画、画像石、画像砖、拼砌砖画,反映了时人的绘画水平缓社会百态。

  南北方文明的差异在墓葬美术中体现得很显着。李梅田介绍,北朝墓葬美术在方法上多体现为岩画或许石刻,有墓主或墓主配偶的画像,有体现家居生活、车马出行等内容的画面。南朝墓葬却很少有岩画,常用斑纹砖或画像砖砌筑墓室。高等级南朝墓葬则常见拼砌砖画。为何有如此差异?李梅田剖析,一方面和掩埋方法有关,南朝墓葬往往浅埋,北朝墓葬往往深埋,另一方面和南边卑湿、雨水较多有关,种种要素导致南朝墓葬内不适合制造彩绘岩画,而砌筑不易受湿润影响的墓砖。

  李梅田对南边各地发现的南朝墓进行了整理。他发现拼砌砖画的南朝墓葬散布于南京、丹阳、常州、邗江(扬州)、余杭(浙江)、闽侯(福建)、襄阳(湖北)、邓州(河南)等地。除南京、丹阳以外,其他当地发现的砖拼岩画相对简略,比方浙江余杭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地中,用几块或许十几块墓砖拼出守门武士、吹笙人物。大型砖拼岩画首要发现于南京、丹阳两地的南朝帝王坟墓中。其时被称为建康的南京是南朝首都,散布着南朝的宋、陈两代的帝陵;丹阳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乡,这两代都姓萧的帝王大多葬于丹阳三城巷、水经山等地。

  南朝帝陵椭圆形、穹窿顶的墓室空间,为大幅画面的设置供给了或许性。李梅田介绍,大型拼砌砖画往往运用几十乃至上百块画像砖,装修于墓室内壁,气势宏伟。南朝帝坟墓室两壁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前部是“羽人戏龙”“羽人戏虎”,后部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画,代表墓主魂灵在神兽的引领下升入天国;基层早年至后为骑马武士、伞盖随从、骑马宣扬等图画,反映了实际中墓主出行时气度威严的仪仗部队。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人们最了解的六朝砖画体裁。这些实际中人物的图画为何会与带有神话颜色的“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并排呢?李梅田以为,跟着六朝时期对形而上学的推重,“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阅历了从偶像化向神格化的改变,他们的业绩逐步被“叠垒”而扩大。到南朝,他们乃至被提高到与神仙平等的位置。

  到现在,在考古中发现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大型砖画,大多数来源于丹阳胡桥、建山,南京西善桥宫山、西善桥罐子山、栖霞狮子冲等大型南朝墓葬,这些墓葬的主人是南朝的帝王或许极端显贵的宗室成员。在南博前史馆陈设的那幅“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1960年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大墓,这座墓的墓主被估测是陈废帝陈伯宗或许刘宋孝武帝刘骏。学者们以为,包含“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在内的大型拼砌砖画是南朝帝陵或许位置极端显赫的宗室成员墓葬装修的“标配”。

  至于拼砌砖画的制造的过程,学者们估测,画家在绢上画好画面,然后再分段刻成木模印在砖坯上,待砖头烧成后顺次拼成。南博闻名考古学者罗宗真研究员以为,“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面与《女史箴图》相同,体现出如春蚕吐丝般有韵律的线条美,其作者很或许便是南朝最闻名的画家顾恺之。

  几百块砖烧出来后,犹如一块块小拼图,工匠怎么快速而精确地拼出完好画面呢?考古中已发现,许多砖的正面有铭文编号,比方“嵇上行卅六”“嵇上行廿八”。“嵇”,是指竹林七贤中的“嵇康”。这些文字指示着工匠这块砖在整张“拼图”中所在的具置,确保他们能够敏捷而精确地完结这幅“大型拼图”。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