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博新年首展开幕!13家文博单位132件文物带你一同梦回大唐

    发表时间: 2025-04-12 来源:小青瓦

产品说明

  ,横亘三个朝代。展览以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缔造的贞观盛世为中心,生动再现了他成果大唐基业的光辉进程,铺陈开一幅气势恢宏的盛唐图景。

  区委书记陈宇剑,区政协主席祝学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倪学斌,副区长张贤到会展览开幕典礼。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创始的政治清明、经济兴盛、文明灿烂的大唐初景。这一时期,国家机器高效工作,经济欣欣向荣,社会调和安靖,百姓生活充足。诗词歌赋的昌盛、艺术范畴的立异以及儒释道文明的深层次地交融,一起勾勒出一幅史无前例的文明昌盛画卷。它不只为盛唐的光辉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甚至世界历史贡献了名贵的治国理政才智。

  本次展览精心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2件(套)宝贵文物,细腻地重构了一幅贞观之治的“盛世画卷”。展览分为“大唐初立”“发达初现”“丝路篇章”和“治世遗韵”四个篇章,经过文物这一一起视角,引领观众穿越千年。从李世民承继大统、君臣携手创始贞观之治的光辉起点,到那个思维灿烂、经济昌盛、文明鼎盛的盛世全景;从敞开丝绸之路的交易昌盛,到唐长安城作为世界大都会的光辉成果,逐个出现在观众面前。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 上海市闵行区委员会、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一起辅导,我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市闵行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闵行区文明和旅游局联合主办,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承办,昭陵博物馆、我国民族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十余家文博单位鼎力支持协办,会聚13家文博单位的宝贵文物。

  文物时代跨度从北周到中晚唐,包括尉迟敬德墓志、浅笑仕女图、彩绘陶俑、鎏金银壶等,它们从政治制度、社会面貌、文明交流等多个视点,为观众出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厚的大唐盛世。

  76岁的顾先生,今日一早从宝山赶到闵博,记者遇到他时,他正手持相机专心地摄影。作为闵博的老观众,他来看过不少展览,“我虽不明白文物,却觉得这次展出的铜镜、三彩十分美观,胡人俑也活灵活现。文物加上乐团演奏,真是一派盛世现象啊。”

  “贞观鉴”蕴藏着大唐的治国才智与时代精神。“贞观”源自《周易》,“贞”为中正,“观”是显示,表现李世民寻求公平清明政治的理念。贞观年间,官员选拔知人善任,律法履行公平严正,尽显中正。“鉴”与李世民“三面镜子”之说相关。“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鉴”不只是镜子,更是谦虚纳谏、博采众长的情绪,大唐敞开容纳,各民族也在此文明交流、多元交融。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堆叠金明灭》生动描绘了唐代女子晨起梳妆的画面,唐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制造的鼎盛期,唐镜承继汉魏文明传统,吸收边远地方民族艺术成果,一起对波斯、印度等外来文明兼收并蓄,融汇一体。此次展览中,唐镜也成为一大亮点。

  葵边鸾兽铜镜,边际作葵叶形,镜反面铸有鸾凤和神兽,鸾凤展翅欲飞,极富动感; 海兽葡萄纹镜,铜镜全体呈黑漆色,图画装修繁复、层次分明,是唐代铜镜的代表之作。 此外,展览还设置文学馆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相关联的内容,出现贞观年间人才济济的文明盛景。

  展览安置尽显巧思。观展动线优化后,原出口变为进口,展览期间,还将举行8场唐代风格的室内乐音乐会,乐手身着唐代服饰、化上唐妆演奏,带领观众沉溺式感触唐文明魅力。入口处的昭陵六骏艺术设备尤为吸睛,原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还有两件于1914年被盗,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此次展出的复制件高度复原,引发人们对文物保护与回归的考虑。

  资深汉服爱好者刘女士与女儿身着唐装观展,给展览添了一抹大唐神韵。从“乐居长安”至“孔子展”,她每展必至,并将在闵博摄影的相片汇编成册。“每次展览前,我都会依据主题精心预备妆造,希望能更好地融入其间。这次展览,我不只看到了许多宝贵的原件,还感触到了展厅规划中的盛唐气候。”

  “您喜爱今日的展吗?”“当然,谁不喜爱盛世呢,那份富贵与夸姣,总能让人心生神往。”刘女士说。此次展览恰逢新年,展厅规划以赤色为主色彩,外饰唐风红灯笼墙,烘托新年气氛,成为不少观众摄影“打卡”的好去处。

  为丰厚观展体会,闵博自主规划推出了20余款主题文创产品,包括明信片、冰箱贴、帆布包、徽章等。其间,与文物“葵边鸾兽铜镜”同款的文创铜镜将历史背景和文明解读融入了文创之中,“有料亦风趣”;以昭陵六骏为原型的冰箱贴,蕴含着文物曲折的传奇故事;以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秦琼、尉迟敬德两位“门神”为形象的冰箱贴,也别具留念含义。

  据悉,展览将继续至5月5日,新年期间正常敞开,观众可在新年期间来到闵行博物馆,一览大唐盛世篇章。

  鎏金银壶出土于宁夏固原,处在华夏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汇处。壶身描写的3组图画,分别为古希腊特洛伊战役中“帕里斯判决”“抢掠海伦”“海伦归来”的故事。这件器物制造于今阿富汗北部地区,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它将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串联了起来,见证了文明交流与交易往来,承载着古文明的光辉和丝路的回忆。(2025年3月底展出,敬请期待)

  出土于尉迟敬德墓。盖面以飞白书题刻“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四杀饰缠枝牡丹纹。飞白书亦称“草篆”,源自八分隶书,书写办法特别,笔画中隐约露白。此志盖书法是昭陵博物馆收藏石刻书法中唯逐个件唐代硬笔书法,也是唐人的笔法图。四侧饰十二生肖图画,间饰宝相石榴祥云纹。志文正书记叙了尉迟敬德的宗族谱系。

  出土于张士贵墓。武官与文官俑皆选用了其时极具代表性的贴金彩绘的制造流程与工艺,做工精密,形象传神,绘声绘色。服饰的款式、色彩的调配及人物的气质均注入了其时社会盛行风气的许多元素,表现出自傲、豪放的大唐气质。武官身穿赤色战袍,着明光铠。明光铠最晚在三国时期已然显现,《唐六典》中列出唐代盔甲13种,明光铠排名榜首,为将士首选。头戴黑色贴金进贤冠,上身穿朱赤色对襟阔袖长衫,下身着乳白色裳。进贤冠也叫“梁冠”,是古代官员朝见皇帝时所戴的一种弁冕,唐时百官皆戴进贤冠。

  出土于李贤墓。女俑头戴饰有连枝梅花图画的翻檐胡帽,俑身为朱、黄、绿三彩相融。女俑眉目如画,身段窈窕,着胡装,俊美之中平添了几分男人的洒脱与英挺,别有一番风味,表现了激烈的时代感。雕塑家经过对大唐皇家贵妇形象的刻画,出现了胡风盛行的社会面貌。

  葵边,圆纽,宝相花座,纽低而大,给人以淳厚、凝重之感。边际作葵叶形,镜反面铸有相对的鸾凤和神兽,鸾凤展翅欲飞,神兽四肢腾空,极富动感,间饰以流云纹。镜面光莹照人,色彩净白如银。

  该锦安排为斜纹纬锦,残。两个团窠图画却保存完好。是一件以连珠作团窠,窠内两个罗马服饰人物,举角杯相对喝酒,两人之间有一个大酒坛。该种锦应属华夏唐朝编织的织锦,对研讨中西文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器物为圆形,由底、盖上下两部分所组成,底盖造型类似,直壁,子母口扣合,盖面与盒底相对拱起呈弧形,高圈足外撇。造型正经大方,制造规整,气势淳厚。

  敞开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新年期间正常敞开)9:30—16:30(16:00中止进场)

  联络电线岁以上白叟、残障人士以及现役军人、医务工作者等,凭相关证件可优先入馆。

  2.展览无需预定,馆内观赏人流密度较高时将采纳暂时限流办法,请各位观众了解合作。3.2025年1月23日至2025年2月28日期间,文创手册定量免费发放(当日9:30起,发完即止),工作日定量100册,周末及节假日定量300册。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