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说明

  北京鲁迅博物馆历时四个月的提升改造,最近已重新开放。展厅展柜、文物展品全新升级,新增文物原件86件,打造“革命咖啡店”还原历史经历。四月下旬,“鲁迅文学花园”将与大家见面。

  北京鲁迅博物馆于4月3日重新开放之后,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周一闭馆。鲁迅旧居内,百年前由鲁迅亲手栽种的丁香、黄刺玫迎来盛放,点缀着春意盎然的人间四月天。市民游客陆续走进博物馆,触碰历史的痕迹。“以前接触到鲁迅只是在课本上,今天进来之后感觉离鲁迅更近一点了。”“我们这次来,和之前相比,馆里放了更多原件手稿。拍照也更清楚了,不反光了,体验感更好了。”

  在鲁迅生平陈列厅和两个临时展厅里,展柜经过更新升级后,文物展品的细节变得清晰可见。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姜异新介绍,这次升级改造主要换了一些硬件设施,包括新风系统和展柜。展柜是高亮度低反射玻璃,观众可以近距离的看清展品的细节。临时展厅一个取名叫“前哨”,一个取名叫“引玉”,这都是来自于鲁迅编辑的书刊的名字。它的通体柜规模要比鲁迅生平陈列厅的要更好一些,适合引进一些器物展,甚至是一些大型的壁画都可以。后续,希望可以引进一些前沿的先锋的展览。

  经过提升改造,馆内的文物原件规模逐步扩大,鲁迅生平陈列展厅新增了86件(套)文物原件,这中间还包括鲁迅手稿、方砖砚、印章等。整个鲁迅生平陈列展里有一级文物30多件,占比有1/3。这次更新上来的原件之一,叫做“仙台书简”,也是一级文物,是鲁迅留学日本的时候唯一留下来的书信。信里他写得非常详细,表达了他在医学院遇到的巨大挑战,可能这封信最好地体现了他在仙台医专时期的这种心态。

  为了保护展出的文物原件,展柜里放置了恒湿机和微环境监测终端,用于保持展柜微环境的稳定。北京鲁迅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刘静介绍,比如对于纸质文物来说,是合理的的空气中水分含量在30%到40%左右,那恒湿机就会在规定范围内调节展柜里的温湿度。微环境监视测定的设备会监测展柜里的二氧化碳、甲醛等,因为浓度过高对纸质文物是有害的,其实是一种预防的方法。所以这次提升改造也是跟上了科技的步伐,让展柜里的文物得到更优秀的保护。

  经过鲁迅生平陈列展厅的转角,一间气质复古的“革命咖啡店”映入眼帘,仿佛进入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了还原鲁迅在上海的经历,展厅里打造了这间“革命咖啡店”。

  鲁迅有一篇杂文的题目叫“革命咖啡店”,上海时期,咖啡店作为一个舶来品,也是文人聚集、聊天,产生很多自己观点的地方。另一个,也让观众在这一个地区想象当年鲁迅是如何在这儿会见左翼作家、如何筹备左联、如何和创造社展开论战。“我们专门挑了一些电影海报,来营造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氛围。后期也会把相关的文章、报纸放在桌面上,把相关的书籍放到书柜里。观众来打卡的时候,可以在这个自由空间沉浸到当年的咖啡馆文化里。”姜异新说。

  目前,北京鲁迅博物馆正在进一步拓展开放区域,“鲁迅文学花园”将在四月下旬与大家见面。姜异新介绍,馆内想打造一个有文艺芬芳的神秘文学花园,它的主题就是植物。在入口的地面上,是以叶脉的形式引领读者走进来,路标上所选的词就是有关于植物的。包括我们所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词,还有《藤野先生》里上野的樱花等等。走进去之后,里面栽种的植物会有晚樱、松树等,希望每个季节都能让观众看到花。选了20句最能代表鲁迅文学思想的箴言刻在墙上,观众在漫步的时候,可以在一个自然空间里领会鲁迅的精神。

  北京鲁迅博物馆重新开馆之后,观众可免预约参观,持居民身份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等有效证件原件核验后入馆,持其他有效证件的观众在如实登记有关信息后入馆。馆内每日提供2场免费讲解,时间为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集合地点为院内汉白玉鲁迅像西侧,无需预约即可参与。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