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
2025年初俄乌冲突的基本战场态势
发表时间: 2025-04-12 来源:工程案例
——乌军即将走向全线年开年第一个月即将结束时,当前的乌克兰战场,当然主要是指地面战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概括地讲,在俄军2024年冬季攻势的持续打击下,乌军从2023年下半年就已慢慢的出现的战线四面漏风、进而防御体系支离破碎状态,已发展到多处发生局部性严重坍塌,并已出现全面崩溃的明显征兆。
这里所谓的局部坍塌,主要发生在顿巴斯战场的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包括南顿涅茨克战略方向上,并首先表现在去年12月底库拉霍沃市区的失守(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公开宣布解放库拉霍沃的时间是今年1月6日);至一月下旬,乌军在捷尔任斯克(托列茨克)和在大诺沃西尔卡有组织的抵抗事实上已进入尾声,也就是说,俄军于此已确定进入最后的战场清理状态,并陆续进入不可逆转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此外,俄乌两军在俄罗斯本土库尔斯克地区的争夺依然十分激烈,经过俄军在此发起包括今年一月初的五次反击作战,截止一月的前两个月,乌军目前在库尔斯克实控区的面积已下降到其高峰时期的不足四成,1 月 17 日“俄国防部宣布,俄军已收复库尔斯克被乌军占领领土的 63.2%”(1),此时乌军还控制前这个地区424.31km
的领土。并且,随着红军城方向的危机,集结于此包括部署在边界南侧苏梅地区的乌军部队已慢慢的出现陆续南移迹象。经过以达里诺水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俄军右翼)激烈交战,随后此地彼此的作战重心,估计将陆续转移到以苏贾为核心的东部地区的争夺上。
美国第60届总统特朗普在1月20日上任当天,即宣布将在90天内暂停除以色列和埃及之外的全面对外援助。上述状态将会得以加速发展,即对俄军而言将逐步发展当前的战场优势而于乌军却导致战局更为恶化。到今年年中左右,俄乌战场有很大的可能性开始从此前攻坚性质的阵地战进入向运动战全面转变的起始时期。
做出这个判断的基本原因,首先在于莫斯科在与作为北约代理人的乌克兰之间战争潜力及其动员能力的比较优势已经日趋明显,更重要的是克里姆林宫的战争意志与战略定力更加坚定。同时,经过此前三年激烈而血腥的战场博弈,乌军在顿巴斯和库尔斯克两个战场上的战略目标与其现有实力间出现了更大的不相称现状,尤其是作为军队骨干的军士与老兵队伍基本消耗殆尽,老部队未能及时获得有效补充与休整,而新组建部队一时难以承受如此严酷的战场环境。此外,较之于“特别军事行动”才爆发时,基辅现政权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已发生了显而易见的某种微妙的变化。
美军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已经这样讲,“俄罗斯人已经赢得了这场战争。问题不在于俄罗斯人是否有能力进一步向西推进,而在于他们能走多远”(2)。
到去年12月底,俄军第51集团军第1、第9和第132三个摩步旅,实际上已经基本解放了这个煤炭城市城区面积的九成以上。
这个月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城区东北方向边缘附近的托列茨卡亚矿、福米哈矿、12号矿的废料堆以及克里姆斯克,包括城市东南郊的克里沃托列茨河西岸的列奥尼迪夫卡和谢尔比尼夫卡附近展开,其实就等于在进行城区作战的扫尾工作。
然而,捷城附近“格尔洛夫卡的平民正遭受敌人炮击和无人机袭击的巨大痛苦,敌人不断袭击普通公共汽车和平民汽车,随着捷尔任斯克彻底解放的临近,炮击的强度也随之增加”(3)。
俄军解放捷尔任斯克的战役意义,首先就将原来的中部集群右翼(或东北翼)与集群的主攻方向融为了一体,随着从库拉霍沃解放后南部集群部分兵力的北移(目前已知的就有第5、第100摩步旅),从而进一步从红军城的东南方向加速围城和随后攻城的进程。
,包括叶利扎维蒂夫卡、巴兰维卡、泽列涅波尔,在稍东一点的阿尔汉赫尔斯基和克拉米克以北地区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在即将彻底切断
,包括位于其东北方向的谢韦尔战区乌军的战略补给线战略公路,加之俄军向北进攻部队实力的增强,使之后续作战难以为续,甚至必然极度影响到乌军在奥斯基尔河流域的作战,这在战略上是具有相当震撼性的!
而在解放捷尔任斯克和作为乌军在乌东筑垒地域最后的巢穴“顿涅茨克三要塞”(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和顿河畔君士坦丁诺夫卡)钥匙的恰索夫亚尔之后,顿巴斯决战就将进入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最后收官阶段(4)。
沃尔恰河防线崩溃之后,乌军在位于库拉霍沃水库南岸的库拉霍沃城区的防御主要放在城南苏基亚利河防线摩步旅以“黑虎掏心”战术直捣市区,并在2004年12月底占领了以库拉霍沃斯卡娅发电厂为核心的城西工业区,从而基本宣告了“由城东低层区、中部核心区、城西的发电厂区组成,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5)的库拉霍沃主城区的解放,进而导致乌军在顿巴斯战场西南防御体系解体,基本解除了此前乌军依靠身管火炮不断炮击顿涅茨克市区的威胁。更为随后俄军进攻红军城和第聂伯罗彼得诺夫州建立起战役南翼畅通的基本交通补给线网络。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库拉霍沃地区的完全占领。此时彼此依然在城南与苏基亚利河之间的乌军原有既设阵地带进行着并非十分激烈,然而却显得格外缓慢的扫尾战斗。此刻争夺的要点集中在达克涅、扬塔尔内、泽列尼夫卡和安德里伊夫卡等地。不过,俄军完全控制苏基亚利河以北的库拉霍沃以南地带已大致只是个时间问题。
(皮什查内)为核心的沃尔科夫-皮什坎-贝尔希卡-达钦斯克正面防线之后,俄军已越过索洛纳河、白卡亚峡谷和克里武利亚沟壑,目前已经基本控制了
与其西南乌达奇涅的周边地区,并向南北两个方向顺利发展,从而正式切断T0406、T0515、E50高速公路和通往红军城已废弃的第二条铁路线(已废弃)。最近部署在这里的还在第 35、第 55和第 137 摩步旅的部队(6)。在乌达奇涅的北郊就有乌克兰最大的炼焦煤矿。去年乌克兰钢铁生产商工会就曾表示,如果失去这座矿场,“将导致全国钢铁产量减少 50% 以上”(7)。
、新奥列克桑德里夫卡、新特罗伊茨克、诺沃帕夫利夫卡、新耶利扎维蒂夫卡、卢茨克、亚塞诺夫、斯洛维扬卡、彼得罗巴甫利夫卡、舍夫琴科、
俄军在此新出现的部队番号有第90坦克师的第67炮兵团、第87摩步团,第27摩步师第243团和第41集团军的第348团(8)。
当时,乌军自大诺沃西尔卡出发,向南陆续夺取了南顿涅茨克战略方向,位于莫克里亚利河谷附近的涅斯库奇涅(战前人口700余人)、斯托罗热韦(100人)、布拉格达特涅(670余人)、马卡罗夫卡(260人)、斯塔罗马约尔斯克(800余人)、乌罗扎因(1000人)六个村。并在T0509公路附近的河西高地还占领了新达里夫卡(50人)、列瓦德涅(无人村)、利夫诺波尔(100人)三个村(10)。
截止新年一月上旬,沿着一年前乌军进攻的朔逆方向,俄军已经自南向北陆续收复了这九个村庄,并在1月10日正式宣告解放其中的最后“成员”涅斯库奇涅。
大洛沃西尔卡城区(镇区)被沙伊坦卡河、什拉加奇和莫克里亚利三条河流环绕,前两条河在此汇入莫克里亚利。目前,东西对进的俄军已经攻入城区并将之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并先后占领了奥赞巴什区、沙伊坦卡区、第 8 区、新萨拉区、艾扬区等(11)。
至1月25日,俄军东部集群第36集团军近卫独立坦克第5旅和近卫海军步兵第40旅已完全占领大诺沃西尔卡。“乌克兰第 110 机械化旅第 1 营和第 2 营的 350 多人被摧毁”(12)。“通过视频可以确认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控制权,其中展示了村庄不一样的区域悬挂的六面旗帜”(13)。27日,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公开宣布,“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大诺沃西尔卡获得了解放”(14)。
在完全巩固对该地的控制之后,夺取大诺沃西尔卡的战略意义在于长期被牵制在此的俄军东部集群,向北发展可以彻底切断H15战略公路,进而阻断乌克兰大后方与乌东前线的战略联系,并顺势攻入乌军尚未也一时难以形成体系防御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行政边界,大诺沃西尔卡距“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仅 4.5 km”(16)。经新西尔卡和维尔讷波尔即可控制欧洲最大锂矿所在地、位于城西北数公里的舍甫琴科(并非红军城南、也非库拉霍夫西北的同名村镇)。
在库皮扬斯克战略方向和红利曼战略方向合并后,新的西部集群由来自莫斯科军区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主力、第6集团军一部、第20集团军和新组建的第25集团军编成,负责哈尔科夫以东、顿涅茨克北部和卢甘斯克西部地区的作战。其中,
第25摩步旅部署在库皮扬斯克以北,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一部部署在斯瓦托以西地区,第20集团军主力和第25集团军负责红利曼方向(17),还有别的的一些团级后备部队。这些后备部队,主要是由动员兵和志愿兵组成、从预备役转为现役的正规部队,或由志愿兵直接编成的志愿部队。后者有些以来自联邦主体的志愿兵营为单位,如鞑靼营编入俄罗斯陆军;也有如在阿瓦迪夫卡战役中打过地道战、主要由退役老兵组成的俄第60旅,这样独立编成的部队。
俄军已建立并日趋巩固,包括其行政辖区内帕利斯提纳、吉尔皮奇内和萨胡尼夫卡在内的双河镇登陆场的战役意义,就在于继此前俄军第25摩步旅已经“单刀”突入库皮扬斯克城东工业区之后,将进一步形成对库城城区稳定而长久的威胁,从而有效牵制乌军库皮扬斯克战术集群随后的作战。并且,此时俄军慢慢的开始攻向位于德沃里奇纳以南、距红利曼城区直线km的克洛杰齐。
克里米纳以西塞雷布良卡森林地区的特殊性在于由特尔尼、杨波利夫卡和托尔斯克构成的东岸乌军突出部,有力地屏护着对岸的红利曼,而一旦打下这里,俄军兵峰将剑指这个乌东筑垒地域的防御核心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双子城”的“北大门”,从而有效动摇这里乌军防御的基本稳定性。也正是由于这个战略特征,乌军在这里的抵抗格外强烈。此时俄军于此的突破首先是自马基伊夫卡南下并最终占领了
当然,俄乌冲突中的第三次红利曼战役能否顺利展开,关键还在于奥斯基尔河方向的俄军能否顺利南下,同时尽快占领连接两河流域之间的
从乌军目前对德沃里奇纳和伊万诺夫卡这两个至关重大的登陆场的攻击持续性与反击效果来看,尽管已分别增援了第78空突团和才由营升级编制的第33突击团,尽管尚需持续观察,然而,从中也可以明显看出乌军的战斗力的确是在逐步减退,甚至战斗意识也开始陆续出现衰竭的一些征兆。客观的讲,现在乌军确实处于“东拉西扯”、疲于奔命,极其被动、极为不利的状态。在“2024年,俄罗斯军队占领的乌克兰领土是2023年的6倍”(19)之后,更是如此。
24日,通过757具乌军尸骨换回49具俄军;12月20日,以508具换回42具;
月29日,502换48;11月8日, 563换37(20),合计俄军176具、乌军2330具,交换比是1:13.24。当然,这并非就是真实的战场阵亡比。但从中却确凿地说明一点,现在俄军牢牢地控制住了战场,因此才能在救治回收自己伤亡士兵的同时,回收到如此之多的乌军士兵遗骸。这也是战场优势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此前,据说在俄罗斯境内多地的停尸间,还有多达数千具乌军士兵的尸骨等待进行交换。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由此可见一斑!三、以红军城战役为焦点的乌克兰战场的发展的新趋势俄军在红军城方向以南的多处进展,加上对城内主要交通枢纽(如铁路线、车站和立交桥等)的空袭与轰炸,红军城作为乌东地区乌军物流中转中心的作用,其实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袭击压力,应该是可以使之基本丧失这个功能的。
因为,在此前提下向西攻入第聂伯罗彼得州行政边界,进而形成奔向第聂伯河东岸运动战所形成的战略威慑作用,可能较之于经过人员受伤或死亡惨重的激烈巷战所消耗的乌军有生力量要大得多,并可能极大动摇乌军统帅部继续在乌东筑垒地段的核心要塞区坚守下去的决心,甚至有可能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役战略效果。
此前个人于此于此的判断是俄军应该全力以赴地攻城,由于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因此对之的认识及其判断也就必然随之有所改变。
当然,始终保持对红军城,包括对“双子城”核心防御地带守军强大的军事压力,是这样做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之一。
如果乌军继续坚守这个核心地带,尽管看上去其现有兵力数量庞大、旅级番号众多,然而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其实屈指可数。这从目前红军城战役中瑟尔斯基总司令能够抽调进行增援的部队主要是2024年新组建的第140、第150甚至第160系列部队中可见一斑,这些新编部队的战斗力甚至是完全可以置疑的。
也就是说,经过此前三年高强度战争的严重消耗,现在乌军中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早已所剩不多了。
从战略指挥的角度看,造成目前乌军战略颓势的直接原因,就在于乌军统帅部并非完全是乌军总司令部,自去年八月开始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在库尔斯克地区进行的这场战略赌博的彻底失败。
当时基辅发动库尔斯克攻势,希望促使乌克兰战场上的俄军主力回援本土的战略企图早已彻底破产,俄军中部集群始终盯在红军城战区纹丝不动,并趁势联合东部集群和南部集群(南集团)扩大了红军城战役的地理范围,攻城略地,以“每天几十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摧毁乌军在此的防御,先后占领了库拉霍沃、捷尔任斯克和大诺沃希尔卡等顿巴斯战场西南的乌军主要防御支点。同时,喜剧喜剧演员出身、超期任职的乌克兰总统想要用此前所占的库尔斯克地区交换俄军占领的乌东领土,更是一场幼稚可笑的政治幻梦。
不过,从调到库尔斯克战区这些乌军机动部队的战场表现看,尽管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人员损失和巨大的重装备消耗,我们也能看出此时这些乌军部队还是能够一战的。然而,随着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无谓消耗,乌克兰武装力量所剩部队的战斗力必然每况愈下。
作者甚至有种预感,类似于一战末期帝俄陆军出现大面积崩溃的情形,也许可能不久就将在这支斯拉夫军队的一些部队中再现!面对身边战友的惨重伤亡,更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加之泽连斯卡娅在瑞士的豪华度假游、基辅高官严重的腐败现实,军心动摇,进而不断出现战场抗命、基层官兵逃亡,甚至有组织的起义,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自然逻辑,历史演进过程的必然!
随着俄军的在库尔斯克战场陆续发起五次反击,目前双方在西部战线已稳定在斯纳戈纳斯河一线,在第五次反击中俄军的进攻前峰线已越过克鲁格伦科、诺沃瓦洛夫卡、列奥尼多夫卡,逼近马来亚洛克尼亚(小洛克尼亚)-斯维尔德尼科沃-尼古拉耶夫·达里诺一线,目前的战场焦点已向东直推到小洛克尼亚,包括其以北的波格列布基、奥尔洛夫卡、旧索罗齐纳这三个村。
新出现的俄军部队有空降兵的第52炮兵旅和来自哈尔科夫东北地区的近卫第116摩步旅(21)。
俄军首批增援库尔斯克本土作战的野战部队主要是来自哈尔科夫方向的空降兵第11空中突击旅、第155海军步兵旅、第47坦克师第26坦克团、第272摩托化步兵团和第11军独立第9摩步团。随后调来的有第7空中突击师第56空突团(来自扎波罗热战线海军步兵旅(赫尔松战线国际纵队(顿涅茨克方向)和第106空降师一部(谢韦尔斯克战区),还有车臣特战部队及若干动员、志愿兵团。前两次反击就是主要由这些部队,尤其是其中的空降兵和海军步兵部队担纲主要进攻任务的。
随着瑟尔斯基不断在库尔斯克加大赌注,俄军统帅部也同步在此增兵。最终,第76空中突击师(扎波罗热战线空降师(谢韦尔斯克战区)整建制地,还有第83空突旅(恰索夫亚尔战区),第49集团军第34摩步旅(赫尔松战线团(赫尔松战线)先后抵达库尔斯克地区参战。
至此,除大量承担后方守备任务的后备动员部队之外,俄军已在新开辟的库尔斯克战区陆续集结了
新编第72摩托化步兵师一部、第47坦克师一部、第34摩步旅以及若干独立、动员与志愿兵团和俄国民近卫军“阿赫梅姆”特战团等,大致20余个建制战斗团的部队(24)。并且,随着俄军在库皮扬斯克战线的持续推进,估计哈尔科夫方向的乌军部队也将出现相应的调动。随后俄军北部集群与西部集群的协调作战,势必得以展现。
目前,在库尔斯克坐镇指挥的是作为俄罗斯空降兵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参与过夺占普里什蒂纳机场的叶夫库罗夫大将。随后于2008~2019年到地方担任印古什共和国总统;2019年被调回中央出任负责边境安全和军事训练的国防部副部长。他以决断和灵活著称,“强调对战场的精确控制并擅长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战果最大化”(25)。
今年1月26号,乌军最高统帅部撤销了“霍尔蒂察”战略集群司令、前乌海军步兵将领格纳托夫准将的职务并调任乌军副总参谋长,同时改由去年十月才晋升的现任陆军司令米哈伊洛·德拉帕蒂少将兼任(26)。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仅在十年时间内,这位将军就从2014年的营长被提升成为乌克兰的陆军司令。
开战之后,乌军第二任总司令瑟尔斯基就是于此起家的,看来泽连斯基似乎已经安排好了第三任总司令的候选人。事实上,在当前线战事发展极为不利时,通过不断方式来处理内部的战略战役指挥关系,风险极大。其中一个历史现象即是,在二战中后期当东线德军作战态势不利时,小胡子不再有办法改变当前战局,就不断撤换那些头脑还算清醒、还有点儿理智的前线战役指挥官。
之所以即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喜欢发战争财、更喜欢个人发大财,但并不太喜欢战争的美国共和党人特朗普在今年1月20日在华盛顿重新执政。因此,这既是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现实需要,更是特朗普个人执政风格的一个展现。
然而,在目前的这种战场状态下,特朗普要想让莫斯科歇手,在目前的战争接触线附近实现停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莫斯科一贯宣传的“俄罗斯世界”和具体的“新俄罗斯”的概念,不将乌军的脊梁骨彻底打断,使之丧失今后任何整军再战的可能性,不封闭乌克兰的出海口,不把乌克兰打成内陆国,这场战争是不太可能结束的。按照此前拉夫罗夫外长的表态,如果北约集团不退回1997年的界限,莫斯科对所谓的停战谈判是没有一点兴趣的。
因为,国际现实利益永远主导一切!所以像德国蹦床运动员那样的二货只会慢慢的少而不是完全相反!
当然,谈还是要谈的,谈判还是会进行的;但在没有谈出令莫斯科基本满意的结果(新欧洲安全新框架)之前,停战是不可能的。
于是,边打边谈,时打时谈,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就很有几率会成为今后这里的某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