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走近巨匠|齐白石:质朴无华 偏爱人间烟火
发表时间: 2025-04-15 来源:行业新闻
“衰年变法”开创大写意“红花墨叶”的风格,并在书法、篆刻方面自创一格。获文化部“人民艺术家”称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名衔,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金”。
1956年,毕加索与张大千会晤。二人相谈甚欢,其间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位中国画坛的传奇人物——齐白石。毕加索盛赞齐白石简洁传神、朴拙自然的绘画风格,称其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当受邀访问中国时,毕加索风趣地说:“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齐白石是20世纪最富创造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入选世界文化名人、获得世界和平奖的中国艺术家。他出身湖南乡里匠人,痴迷艺术,绘画方面博采徐渭、八大、吴昌硕之长,融前人精粹,取民风自然,独树一帜……历经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历程中,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艺术精品,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若想了解齐白石的绘画,不妨从齐白石年轻时的一件木工作品说起,现藏于湖南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的一件木雕花工具箱,是齐白石根据《芥子园画传》创作的木工作品。工具箱顶部提手被雕成龙形,正面有四层抽屉。箱四面涂黑、红、黄三色漆,其中黑为底色,红为雕刻底色,黄为雕刻纹饰。箱两侧雕有云龙纹围绕的吉祥人物,每侧的四角刻有雄狮。图像均以平刀为主,总体为薄肉雕。人物为古装立像,顾盼生姿。其头的比例稍大,脸方而宽,雕刻行刀呈斜势,而面部略见高低变化。从形制、结构与大小可知,此箱适宜盛放如雕刻刀和画具这类较小的器具。绘画方面,齐白石是一位充满艺术灵感和创造力的大师,他的人物画作虽然不像他的花鸟鱼虫大写意那样著名,但其拙朴意味极具特色。《白石草衣像》为现存齐白石唯一自画像,图中他身穿蓑衣,脚穿草鞋,似农人打扮,而怀抱古琴,背负书囊,又有旧式读书人气质。他低眉沉吟,衣着和琴、书形成对比,正是齐白石当时身份与心境的体现。齐白石常为人画肖像,《黎夫人像》中,主人公全身冠带整肃,着团龙纹朝服。齐白石精致地刻画出了绸缎布料的光泽。人物脸部使用擦炭法画出明暗,这是齐白石学自萧传鑫和文少可的借鉴素描方法模拟照相效果的新画法。中国历代文人都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齐白石在40岁以前很少离开湘潭。然而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株守家园只会故步自封;外出交游,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无疑对艺术创作会有帮助。1902年,齐白石应友人之邀,踏上了他的“五出五归”之旅。《石门二十四景图》创作于“五出五归”时期,共24开,据《甘吉藏书图》补题可知,此作为齐白石好友胡光(廉石)以所居附近石门景色拟目请齐白石作画;1915年复请齐白石题诗。每页亦有齐白石诗友、书法家黎承礼题诗。结束远游回到家乡后,齐白石将写生画稿和面对“真山真水”的感受融入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摆脱了程序化束缚,创作趋于成熟。书法方面,齐白石初学清人何绍基,又习金农的“冬心体”,后临《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颇受《天发神谶碑》和《祀三公山碑》的影响。他在篆书上的成就最高,笔体化圆为方,古拙恣意,作品具有极强的视觉上的冲击力,这直接影响到他的篆刻风格。齐白石篆书《百花齐放》作于1953年12月,自署94岁。彼时,他的篆书已进入更自由的阶段,行笔缓慢,笔势朴拙,结体具有画意,没有过多的修饰,沉雄朴茂而自然。齐白石行书《总路线语录》四屏,是齐白石应东北博物馆之邀而写的,同作于1953年12月。四屏内容分别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周年的口号》第二十六条等。齐白石一生书法凡经数变,至其93岁前后,又对隋代《曹子建碑》产生浓厚兴趣。从此作看来,他在楷书之中融入了隶书的波挑,“给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感”。1953年末,杨仁恺到齐白石处征集作品,他用一个上午为东北博物馆写了这四件书法作品,因相同的题材只有此件,故而弥足珍贵。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齐白石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都享有声誉的艺术家,他觉得自身“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由此可见,篆刻是齐白石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齐白石刻印,喜方劲而舍委婉,笔画分明,线条挺拔。因是“雕花木匠”出身,故齐白石指力、腕力过人。他的刀法与他人不同,基本上只用单刀侧锋直冲,一边锋利光洁,一边任其崩碎自然。齐白石一生刻印六七千方,存世印迹不到3000方。其中辽宁省博物馆藏的20方齐白石篆刻可分为“自用印”和“他人用印”两类。自用印是齐白石自用印和为齐子如所刻名字印及闲章,共11方。他人用印9方,包括1方齐白石早年为胡沁园所刻闲章、2方为张学良所刻名字印、1方为原东北博物馆馆长张拙之所刻名印,以及其他5方。师承方面,齐白石一生都很感激教授过他技艺的老师。雕花师傅周之美教齐白石木雕手艺,让他得以养家糊口。恩师胡沁园对齐白石的耳提面命和鼓励扶持,使他从民间匠人向专业画家转变。名儒王闿运的点拨与提携使齐白石在诗书画印方面的修养得以提高,从而走向文人画家的道路。画师萧传鑫倾心传艺,丝毫没有保留,传授齐白石装裱书画的技巧。从某一种意义上说,齐白石创作之路上的老师不止上述几位。他追摹过八大、金农、李鱓、吴昌硕等人的画风,在他们的基础上,自成一派。齐白石在《壬戌杂记》中曾说尹金昜“画梅最工奇”。他笔下的梅花也受尹金昜画法的影响,呈现出工致冷逸的风格。
文章来源 《中国美术报》第342期 副刊*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二、三部总导演赵伟东与齐白石之子齐良末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30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40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