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毛主席不仅要打印度也是打给美国和苏联看的

发表时间: 2025-04-03 来源:新闻中心

  1962年10月18日,会议室里就是否要反击印度进行着一场激烈讨论。

  一个月前,印度再次挑起中印边境争端,公然入侵中方领土,周总理、彭老总等高级领导人对此非常愤怒。

  “英夫,你的意见是什么?”毛主席的视线望向了一个年轻人,他是总参的作战参谋雷英夫。

  “主席,现在印度人觉得我们不敢打,但我觉得我们该打。”随后雷英夫详细分析了反击印度的利弊。

  但,这一战可不仅仅是敲打印度这么简单,还有印度背后的美国和苏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58年10月,印度突然向我国提出交涉,指责我国“非法在印度的拉达克地区”修建公路,损害了他们的主权。这件事情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印度说的“拉达克地区”其实是位于新疆、西藏两省交界处的“阿塞克钦”地区。此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印度的行为完全是在边境问题上蓄意挑事。

  中印边界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1914年英国政府为非法占领中国领土,单方面在两国传统边境线以北画出了一条新的国境线,企图将藏南的一部分地区划给自己的殖民地印度,这是所谓的“麦克马洪防线”。

  不过,中国从未承认过它的存在与合法性。当时统治中国的北洋政府公开反对英国人将“麦克马洪防线”作为中印新边境的“建议”。

  就连逃亡中国台湾省之后,也曾对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麦克马洪防线”的合法性一事表示不屑。

  很长时间里,英国政府或许自觉理亏,不敢公布相关文书,一直到1954年都还将这条线标注为“未标定界”。

  殖民者圈定的界限,按理说没有合法性,更没有继承性。但印度独立之后却将非法协定当作历史依据,始终将“麦克马洪防线”以南的土地视为“印度领土”,这成为了中印边境摩擦的根本矛盾。

  1950年初,印军越过西山口入侵中国达旺地区。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西藏尚未得到解放,另外的地方还有匪患和反动派势力,我国就没有精力跟印度商讨边界问题。

  随后朝鲜战争彻底爆发,大量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趁我国边防空虚之际,印度更加肆无忌惮地蚕食我国领土。

  1954年,印军完全占领“麦克马洪防线”以南的门隅等地区多达90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此设立了行政管理机构。

  印度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趁中国反应过来之前将藏南据为己有,那该地区归属印度就成为了“既成事实”。然后印度可通过“麦克马洪防线”大做文章,再以国际形势胁迫中国。

  印度认为中国刚刚经历了朝鲜战争,此时正在恢复国力,肯定不会为了一片边境线上的土地和自己打仗,这有利于他们将藏南地区划入印度的版图。

  一开始,我国与印度协商边境问题时做出了让步。周总理在与印方谈判的过程中明确表示

  当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国家是希望暂时搁置中印边境问题以换取一个友好的邻邦。

  在印度看来,中国很好说话,尼赫鲁竟得寸进尺地提出中方想要谈判,必须将包括阿塞克钦在内的所有争议领土全部划给印度,不然没得谈。

  1959年11月,雷英夫向毛主席汇报了中印边境的问题。听完,毛主席认为如果中印士兵一直正面对峙,迟早会擦枪走火。

  考虑到两国的传统友谊和根本利益,他沉思许久后指示边防部队向后撤退20公里作为缓冲地带,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

  不久,我军又采取了在中方实际控制线以内不开枪、不巡逻等一系列措施,竭力避免两国发生冲突。印度不仅没有领中方的好意,反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

  1960年4月,两国总理在新德里会晤。期间,尼赫鲁恬不知耻地向周总理索要中印边境上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遭到周总理的严词拒绝后,他又提出了所谓的“前进政策”,即派遣军队武力蚕食我国领土。

  对方越过“麦克马洪线”,在中国境内建立了不少哨所、据点等工事。最近的哨所,直接建在中国边防士兵的眼皮子底下。

  10月上旬,尼赫鲁终于撕下虚伪面具,喊出“进攻中国”口号,越过边境线的印军对中方展开了全面进攻。

  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热爱和平但不是畏惧战争。新中国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政权,连不可一世的美军在面前也败下阵来,岂会害怕战斗力、装备都不如美军的印军?

  边防战士对印度的侵略行为早已怒不可遏,只是接到上级指示才一直采取克制忍让态度。

  如今毛主席的命令一下来,他们立即对印度侵略者展开反击。我军东线天便歼灭了入侵中国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第七旅,俘虏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

  建国初期,印度在国际事务上为中国提供过一些帮助,它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国始终秉持的原则。印度的帮助,毛主席记在心里,一直希望中印两国能够和平共处。

  在东线战场占优的情况下,我军主动停火,提出了“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

  执迷不悟的尼赫鲁政府,不但没有撤军,还在国内进行紧急战争动员,将中印边境驻军增加到3万余人。

  截止到11月21日,东线部队已推进至“麦克马洪防线”以南,西线部队则彻底清除了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所有据点。

  从10月20日到11月21日,我军仅用一个月便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豪尔·辛格准将麾下近5000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部下近4000人。

  我军击溃印军当天便在中印边线全面停火,后撤到了当时中印实际控制线公里左右的位置,此后又分批次释放了包括达尔维准将在内的总计3000名印度战俘。

  中方的举动与此前印军嚣张无理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一次向印度表明了中方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的态度。

  如此不堪一击的印军之所以敢招惹中国,其实跟当时印度推行的地区霸权主义政策有关。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遭到过殖民者的侵犯,后来通过斗争实现了独立,可以说两国的经历十分相似。两国也是亚细亚大陆上的大人口发展中国家,国情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印度人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凡事都要和中国一争高低。

  但不知道是印度政府蒙蔽了群众们的双眼,还是印度人生性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他们一直感觉自己实力比中国强。

  当时,印度陆军主力是之前的殖民军队,曾跟随英军前往北非、欧洲等战场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军队有着盲目自信,甚至喊出“打遍欧洲,称霸南亚”口号,实现印度所谓的“大国梦”。

  印度人觉得“无论如何都打不过印军”,这也是该国敢入侵我国领土的底气之一。

  看在两国交情的份儿上我国没有反击,令他们产生了错觉——“中国害怕印度,才一退再退”,他们更加猖狂。

  外交上,印度政府采取“不结盟政策”。表面上不和任何国家结盟,实际上却十分享受调停各个国家之间争端的感觉。

  印度人的野心慢慢增长,不再满足于缩在南亚的地盘上。在他们看来,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印度成为“亚洲霸主的一块挡路石”,将中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时时刻刻在想着如何对付中国。

  1960年时尼赫鲁不顾区域和平,强行索取藏南地区就是印度人野心膨胀的最好证据。

  清朝时期,我国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统治,这中间还包括但不限于向该地派遣了驻藏大臣,并将和班禅的任命权收回到了政府手中等等。

  反观印度,他们一直用根本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麦克马洪防线”耍赖,叫嚣着“藏南地区属于印度”。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先后数次就“麦克马洪防线”和印方交涉。他曾对尼赫鲁表示:

  “这个线是不合法的,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新中国政府自然也不能承认。这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产物,中印两国人民不负这个责任。现在中国、印度都独立了,我们该根据新的现实情况,加以现实的解决。”

  可印方始终一意孤行,妄图强占中国领土,极大地侵犯了中方主权,损害了中方的利益。

  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也为了震慑和敲打印度,1962年毛主席果断下令反击。

  毛主席希望可以以雷霆一击打痛印度,使他们意识到印度和中国的差距,从此不敢当老虎上的那只苍蝇。

  毛主席说打印度还有另外的目的——向美苏两国展示中国在捍卫领土主权完整上的坚决态度。

  1962年,我国正处于外交十分艰难时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制度上就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上的区别。

  它一面极力否认新中国的合法性,一面扶植逃亡到台湾的反动政权,以至于建国很久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仍然被“中华民国”占据。

  美国还为的反动政权提供先进的武器,协助进行所谓“”计划,派出飞机舰船帮助在我国东南沿海区域制造事端。

  自朝鲜战争以来,美军数次将航母编队开到台湾海峡与我军对峙,其中的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美国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将台这些举动严重侵害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印爆发边境冲突时,肯尼迪公开承认“麦克马洪防线”,并为印军提供武器装备。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我军就曾在缴获的物资中找到了好几箱没有来得及拆封的美系军械。此外,他还将印度称为“西方民主自由的橱窗”,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美国的态度,令本就想要在亚洲称霸的印度果断抛弃了“不结盟政策”,立马投向了美国人的怀抱,与其狼狈为奸。印度胆敢入侵我国领土,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和撺掇。

  不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执行封锁我国的策略,苏联也开始在中苏边境上搞摩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两国曾有过一段时间蜜月期,对方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过一些帮助。

  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不断膨胀的野心,中苏矛盾与日俱增,两国的关系逐渐恶化。

  1958年,苏联提出要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中苏共同管理的电台、在中国领海建立中苏共同的舰队。

  苏联竟然想监视中国、插手中国政治,严重损害了我国主权,遭到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一致反对。据毛主席回忆,从那时起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实际上已经破裂。

  1959年8月中印两国第一次在边境发生小规模冲突,苏联公然发表了支持印度的声明。

  同年10月,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访问中国,又当着毛主席的面指责“中方在中印边境冲突的问题上处理不当”,引起了周总理、陈毅元帅等国家高级领导人的强烈抗议,双方不欢而散。

  1963年9月苏联权威媒体《真理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亚洲焦灼的事态的策源地》的文章,企图将长久以来的中印边境冲突归咎到我国头上。

  対印自卫反击战期间,苏联人还用苏氏米格直升机为印军运送物资。因此不难推断,1962年时印度人会突然在边境增兵,背后少不了苏联的鼓动。

  1962年10月15日,美国和苏联因为争夺霸权,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全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中。

  在毛主席看来,対印自卫反击站不单单是要把印度打疼、打怕,更是要让站在印度背后的苏联和美国看到中国在领土、主权等争端上的态度。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如果中国一直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态度软弱”,那么北边的邻居苏联就会变本加厉地在边境线上布兵,派遣间谍策划更多类似“伊塔事件”的暴动,而中国台湾省的反动政府也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继续扰乱我国东南沿海。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成果是显著的,在短时间内击溃印军,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毛主席下达反击命令时曾说:“这一仗至少要保证30年的和平。”印度人的确被打怕了,之后安分了不少。

  在打败印军后选择后撤,没有占领印度分毫土地的行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称赞。

  许多国家意识到中国长久以来倡导的“和平发展五项原则”不是一句空话,慢慢的变多的国家选择与中国建交。

  而印度口口声声喊着“不结盟”,转头就去求助美苏,甚至前线军队溃逃时尼赫鲁还写信给肯尼迪,请求美国出兵以制裁中国,自己打自己的脸。

  这一战,也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重新审视中国,不再将其当成一个可以随便蹂躏的弱小国家。

  毛主席在当年就已经能透过中印争端这一件事看到这么多,不得不让人赞叹一句运筹帷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